
算上县长经历,他到我们县已经工作快8年了,在此期间,体制内外均有传言说他要调走,最早版本是在三年前,那时他才刚履新。
后来,要调走的传言隔三差五就会传出来,每次传的都是煞有其事,但最后又都是不了了之。
从级别上看,县委书记只是正处级干部,在公务员等级中并不算突出,一个省厅的处室处长都与其级别相当,可是处长才管几个人?
县委书记的实际权力远远高于处长,它是县级行政区绝对的一把手,管辖着一套完整的行政体系,称其为“土皇帝”也不过分。
所以,县委书记的调动任免也远比处长们复杂的多,其中涉及多方博弈,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,任何一位高层提出异议,程序就可能终止,调动也将搁浅。
于是,关于县委书记,才有了那么多似是而非的调动谣言,看似要走了,实际都没有走成。
直到后来,他真的调走后,我才真正看清了县委书记临走前的种种征兆。
1.言行低调:曾经高调亮相的县委书记变得更加低调,避免引起不必要的猜测。
2.工作风格变化:从事必躬亲到更多地授权下属,可能是为了为继任者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顺利交接。
3.焦点转移:由关注宏观大局转向关注细节,如离任审计,为确保继任者能顺利接手。
4.与下属保持距离:为了维护权威和避免麻烦,书记可能刻意与下属保持一定距离。
5.内心波动:面临未来的不确定,县委书记可能表现出焦虑和不安。
6.人事调整:县委书记可能会在离任前频繁地进行干部调整,为自己的支持者留下满意的安排。
在县委书记调动前,你会发现除了一些重要会议,其他时间很难看到他的身影。
以往的各种考察学习、基层调研、指示讲话,突然就暂停了。
等到一切尘埃落定后,县委书记又会正常的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,为最后的离开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,在他身边的工作者,可以很明显的发现,他的要求没以前高了,人也和蔼多。
暗流涌动接近尾声,最后安排的人一般是县委书记的秘书(现在叫联络员),等秘书也安排好了,那么县委书记的离开就正式进入倒计时。
-End-
